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实用文写作 > 读后感

《做不抱怨教师》读后感

时间:2024-10-18 17:35:27
《做不抱怨教师》读后感

《做不抱怨教师》读后感

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,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,不能光会读哦,写一篇读后感吧。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做不抱怨教师》读后感,欢迎大家分享。

《做不抱怨教师》读后感1

这个暑假学校为我们介绍了一本好书——《做不抱怨的教师》,刚开始心里还在想,哪有什么不抱怨的,我的抱怨多着呢。可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,就被它吸引了。他好像一个心理学家在为我看病,让我回想过去走过的路程,先不说教师,就说我是个普普通通的人,平时在生活中埋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;埋怨父母给的太少了;别人有的我什么都没有,内心充满了那么多的不满。可是在这本书里的第一章就看到这么一句话:“抱怨是懦弱、无能的最好诠释,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、饶人不安。”想想也是,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一味的抱怨呢?

其实,爱抱怨的根源就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,懦弱的表现,如果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,就会勇敢地正视周围的困境,全力以赴去解决困难,哪里还会无休止的抱怨呢?

以前,我总在抱怨,抱怨教师工作的艰辛,抱怨身体不适,抱怨生活的压力等等,一切的不顺心的事都会放在心上,挂在嘴边,为了什么,只博同情和理解?抱怨过后,发现这些不但不能改变我的处境,而且还传染着周围的人,也影响了别人的情绪。看了这本书后,让我知道,教师的身份和职责决定了我们势必要承载更多的压力,既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,那么我们何不在认清事实的前提下,放弃抱怨呢?西方国家有句谚语:“与其抱怨黑暗,不如点燃蜡烛。”是啊,与其抱怨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,不如正视自己的不足。当我们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优秀时,应当理性地判断:我究竟为什么比别人差?分析原因以后,要坚信自己有能力,也有机会取得同样的成就。

作为一名教师尤其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,因为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比一般人还要多,如果没有与之对抗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,只知道一味地抱怨和苛刻自己,那么在面对诸多问题时,只会束手无策。只有自己满怀信心且百折不挠、越挫越勇,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,对待同事和他人,就像一位哲人说过:“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”,虚心向别人学习,取长补短,接受别人的批评,让自己获得成长。

当我开始在心里关注这件事后,我开始有意识的去注意我的言语,说话前经常会考虑我是不是在抱怨,有没有在抱怨,尽量注意自己的言行,一段时间后,发觉,自己原来有这么多的事情想去抱怨,我慢慢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,减少抱怨,努力的接纳自己、确定自我的价值。遇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,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。渐渐的感受到它慢慢的在改变我的生活。我也感觉自己轻松多了,也多了自信,发现自己的生活,也有很多闪光的地方。

在工作当中,我借用高尔基的一句话:“工作如果是快乐的,那么人生就是乐园;工作如果是强制的,那么人生就是地狱。”我会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情,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。怀着快乐的心情,我相信,不管是什么工作,不管是什么样的困难,我都会快乐的面对,而且我相信我会在工作中收获更多的乐趣。

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,也没有一个人会让自己完全满意。正所谓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既然我们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,那么也应当让自己对他人少一些抱怨,多一些包容、善意和尊重。

生活就是一面镜子,你笑,它也笑;你哭,它也哭。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,做一个阳光老师,拿得起,放得下,生活就会简单而充实。

《做不抱怨教师》读后感2

国庆假期间,我阅读了《做不抱怨的教师》一书,感受颇深。刚开始看到书名,心里想着,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?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。一直以来,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。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,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,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,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。抱怨,似乎也成为“释放”压力的一种方式。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:“抱怨是懦弱、无能的最好诠释,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、饶人不安。”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,对生活充满信心,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,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。

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,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,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,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。教育是一种智慧,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。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,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“灿烂”的想法,顺应自然,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?就像有些老师,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,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。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。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,一旦被老师抓住,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;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,又被认为是打架。其实冷静下来,仔细想想,一堂课40分钟,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。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。“很多时候,学生之间的小摩擦,也不那么紧要。”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,在摩擦的过程中,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。因此,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,在摩擦中成长,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,而在此过程中,我们教师不必代劳。

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: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?怎么那么坐不住?怎么那么难教?怎么那么不爱学习?家长怎么也不管管等等。其实,冷静想想,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,上课思想开小差,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;和同学闹矛盾,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,不能太冲动。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。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,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,给耽误了,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。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,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,也就那水平,他已经尽力了。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,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,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,这样一来,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,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。

有的事情,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。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,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,继续努力,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,另眼看待,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,对学生要多加鼓励,少些批评,鼓励他们。

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,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;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;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。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,爱是讲层次的。只要善于引导,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,对症下药,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。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,去感受学生。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。如果用心,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,不仅仅是学科知识!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,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,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!我们给学生希望,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。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,还是苦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?笑着面对希望,希望会越来越多,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!

生活就是一面镜子,你笑它也笑;你哭,它也哭。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时时注意,保持快乐的心情,做个阳光老师。用一颗宽容 ……此处隐藏7061个字……。正所谓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既然我们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,那么也应当让自己对他人少一些抱怨,多一些关爱、理解与宽容。对待学生,我们教师更应如此,孩子们也都只是普通人,不要像对待天之骄子一样对待他们。我们允许学生们出错,给他们改正的时间。诸如“这届学生基础太差,该怎么教”“某某同学太笨,怎么还不会”之类的抱怨,完全都是庸人自恼。学生成绩有差异是正常的,尽管如此,每个学生也都有自己的发光点,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并培养他们的闪光点。孩子们有了信心,我们有了希望,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抱怨。

总之,抱怨是懦弱、无能的最好诠释,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、扰人不安。我们要远离细菌一样的抱怨,把抱怨的时间用在提高自身能力上,让我做一个不抱怨自己、不抱怨家人、不抱怨工作、不抱怨压力、不抱怨学生的不会抱怨的教师!

《做不抱怨教师》读后感9

书籍是人类永远的朋友。我喜欢读书,更喜欢研究书。其实对于我这种无名小辈来说,衬不上“研究”一词,“研究”一词只是给自己读书磨和懒惰蹭加一顶冠冕堂皇的帽子。但俗话说的好,慢工出细活。读书读得慢自然有慢的好处,对于一些情节、内容能更好的细细揣摩和体会。

我阅读过《做不抱怨的教师》一书,感受颇深。刚开始看到书名,心里想着,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?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。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,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,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,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。学生要求减负,家长意见却不统一,有的要求减负,有的要求用成绩说话。在家长和学生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烈的压力下,“抱怨”似乎也成为“释放”压力的一种方式。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:“抱怨是懦弱、无能的最好诠释,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、饶人不安。”“不抱怨”体现的何止是教师的胸襟?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,对学生充满信心,对生活充满信心。

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,却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,产生更多的不快。教育是一种智慧,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,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“灿烂”的想法,顺应自然,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?就像有些老师,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,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。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,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,一旦被老师抓住,就会被批评一顿……其实冷静下来,仔细想想,一堂课45分钟,谁能保证一点小差也不开呢?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。“很多时候,学生之间的小摩擦,也不那么紧要。”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,在摩擦的过程中,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。因此,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,在摩擦中成长,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,而在此过程中,我们教师不必代劳。

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: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?怎么那么难教?怎么那么不爱学习?家长怎么也不管管等等。其实可能是我们有些小题大做了,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,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,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,这样一来,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,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。

有的事情,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。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,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,继续努力,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,另眼看待,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,对学生要多加鼓励,少些批评,鼓励他们。

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,懵懂无知的时候要进行灌输引导;但等他们渐渐长大些,便要学会放手。只要善于引导,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,对症下药,天才可能就出现在我们的手中。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,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。我们给学生希望,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。

生活就是一面镜子,你笑它也笑;你哭,它也哭。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如果用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学生的言行举止,教师会徒增许多烦恼;而把学生当成孩子,教师会拥有无尽的快乐!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!这样才能与学生一起快乐,一起成长!

《做不抱怨教师》读后感10

“人只有一块自己看不到的地方,那里是这个人的盲点,那里就是自己所站的位置。"人的盲目性让我们毫无意义地抱怨自己,而却不会主动去反思、改正自己的行为。

抱怨与苦恼的真正根源,并不源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,而在于我们对它持有的态度。纵使是"恼人"的事情,换一种心情、换一个角度看待,也能让人感到心满意足。

拜读完《做不抱怨的教师》,心灵仿佛释然了许多。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,力争从以下三个方面好好做起。

一、不抱怨自己,开发自己的潜能。

抱怨是懦弱、无能的最好诠释,它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、扰人不安。抱怨自己,让我们将关注点放在自己不想得到的东西上,因此,当我们抱怨自己时,我们就远离了自己想要的东西,而且抱怨越多,距离越远。卡耐基曾说过:“不能激励自己的人,一定是一个平庸的人,无论他的才能如何出色。"自我鼓掌、自我喝彩,就是肯定自己、激励自己的最佳方式,它的作用是强大的,足以让我们树立信心,驱动自己付诸实际,并不懈地坚持下去,最终也足以彻底改变自己。为自己的有所行动、有所付出而鼓掌。

一位伟人曾经说过:“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,而抱怨怎无所作为,是逃避责任,是放弃义务,是自甘堕落。"如果你还有时间抱怨工作,那么你就有时间将工作做好。喋喋不休地抱怨,注定于事无补。若想拥有美好前程,就要抛弃所有抱怨,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。把敬重自己的工作当作个人习惯的人,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概率往往比一般人要高很多。敬业是一种责任精神的体现,一个对自己的工作怀有敬业精神的教师,才会真正地为学生、为学校、为社会作出贡献,自己也才能远离抱怨,从工作中得到无穷的乐趣。

二、不抱怨他人,赢得他人的尊重。

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,也没有一个人会让自己完全满意。正所谓"已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既然我们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,那么也应当让自己对他人少一些抱怨,多一些包容、善意和尊重。不和别人比,做最好的自己。作家郑辛遥:“生活累,一小半源于生存,—大半源于攀比。"西方一句谚语:“与其抱怨黑暗,不如点燃蜡烛。“一旦我们意识到既有的事实无法让自己超越别人,那就应当坦荡荡地接受这个事实。

三、不抱怨当干活在快乐的氛围里。

真正遥不可及的不是十年以后,而是十年之前。很多人都习惯抱怨眼前的不如意,或者追悔早已逝去的过去,却失去了最容易得到,也最应该享受的当下时光。往昔不可追,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善待正握在手中的寸寸光阴呢?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,那一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种强烈的张力。这是使生活丰富的唯一方式。高尔基说过:“工作如果是快乐的,那么人生就是乐园;工作如果是强制的,那么人生就是地狱。"与其抱怨,不如埋头苦干。把埋怨的时间和心思都用到提升自身素质上,以书中的事例为借鉴;以书中不抱怨的心态为行为准则;以书中改变抱怨的方法为思路,做个不抱怨的践行者。

从今以后,努力做个不抱怨的老师。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感受学生的切身利益,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;站在同事的立场思考,体会同事的难处,用一颗包容的心体谅对入站在领导的立场思考,领悟领导的用心良苦,用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新的考验和挑战。

《《做不抱怨教师》读后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